• 移动端

  • 蒙古文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导航

达拉特旗概况

来源:达拉特旗 发布时间:2025-02-26 10:21 字号: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达拉特,中国正北方,东经110°,北纬40°。黄河过境190公里,地处黄河“几”字弯最顶端,拥黄河冲积平原之富庶,得“呼包鄂”金三角崛起之天时,聚物华天宝之灵气!
  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丰盈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象,奔流的经济脉动和城市韵律,让达拉特有着地域特质的个性张力!
  达拉特,宛若母亲河怀抱中的巨幅画卷,百媚千红入眼来,多姿妖娆放异彩!
  一、历史文化
  达拉特旗历史文化悠久,黄河农耕文化和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相融并存。这里有古代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贯穿全境,诞生了蒙古族三大古典史诗巨著中的《蒙古黄金史》。这里有昭君出塞的千年传奇,有成吉思汗铁马金戈的历史踪影。这里有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遥远印记,还有瓦窑遗址、黄河古渡口、赵长城、王爱召等文化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为胡戎游牧地。秦属九原郡,汉属五原郡。两晋十六国时属朔州,魏为大夏国夏州。隋唐时为丰、胜二州,又为榆林郡治所。宋时置肃州,后入于西夏。元时属东胜州。明时蒙古据之,为达拉特、墨尔根等部牧地。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后由卫达尔玛统辖。清顺治六年(1649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1950年5月1日,达拉特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二、人口民族
  “达拉特”为蒙古语,汉语意为“七十户之部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生活着蒙、藏、满、回、壮等14个少数民族,通过实施“石榴籽+”、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等重点工程,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氛围更加浓厚。目前,全旗户籍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8万人,乡村人口30.7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607人,占全旗总人口的5.2%。全旗常住总人口33.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3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2.05万人,城镇化率达63.88%。
  三、行政区划
  达拉特旗辖1个苏木(展旦召)、8个镇(吉格斯太、白泥井、风水梁、王爱召、树林召、昭君、恩格贝、中和西),6个街道办事处(白塔、锡尼、昭君、工业、西园、平原),共有132个嘎查村,33个社区。另有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和恩格贝示范区。
  四、自然地理
  达拉特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北部,北与包头市隔黄河相望、南临东胜区、东与准格尔旗接壤、西与杭锦旗搭界。全旗总面积8188平方公里,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俗有“五梁、三沙、二份滩”之称。
  南部属丘陵沟壑区,矿藏丰富;中部为库布齐沙漠带,风景独特,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区位优势
  达拉特旗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被誉为鄂尔多斯
  市的“北大门”,交通路网发达,已形成“三横六纵”公路网和“两横两纵”铁路网,距离包头入京高铁站25公里、包头机场22公里、鄂尔多斯国际机场100公里、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150公里,210国道、G65包茂高速、S24兴巴高速和包西铁路、包神铁路等交通主干道贯穿全境,能够有效融入“呼包鄂乌”协同发展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城市,距北京近700公里,周边400到600公里范围内可辐射西安、太原、银川等省会城市。
  六、资源富集
  达拉特旗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100亿吨,预测储量220亿吨;芒硝储量68亿吨,居世界第一;石英砂预测储量30亿吨,品位居全国同类矿产之首;探明地下蕴藏有万吨级的砂岩型铀矿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3305小时,百米高度平均风速7.38米/秒。资源和组合条件良好,具备发展大工业和新能源产业的优越条件,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
  七、民俗风情
  达拉特旗民俗多彩、内涵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这里既保留有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有祭祖、祭火、祭敖包等活动,也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民俗风情。达拉特人民热情好客,常以敬献哈达、美酒、唱歌等形式接待客人。
  八、文化事业
  达拉特旗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目前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旗级总馆1个,苏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个,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9个(含联建阵地)。各类文化户170户、文艺队190余支,基层文化广场160处。2023年,综合文化站全年累计组织文艺活动255次,举办展览46次,乌兰牧骑通过集中演出和小分队演出相结合的方式,共开展文艺演出171场,走出国门在“丝路连心,美美与共”迪拜中国周主题推介系列活动展示达拉特风采。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达拉特旗境内共发现历代遗址102处。其中,古遗址70处,古墓群15处,古城遗址7处,召庙遗址4处,近现代革命遗址3处,秦汉长城遗址2处,“秦直道”1处(境内约30公里)。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秦直道·达拉特旗段、秦昭襄王长城·敖包梁段;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分别为秦汉长城·新民堡段、展旦召、包头临时县政府旧址、敖愣讨勒亥汉墓群、哈勒庆壕城址、柳沟城址、康家渠城址、恩格贝抗日将士纪念碑、老爷庙遗址、城拐子城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为昭君坟遗址、架子坡遗址、哈什拉召、王爱召;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瓦窑村遗址、树林召庙址、杨圪塄壕墓群、庙渠遗址、城圪梁城址等。达拉特旗博物馆是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类国有博物馆,现有馆藏品1832件(套),其中二级文物唐海兽葡萄纹铜镜1件,三级文物西汉铜博山炉、西夏褐釉剔花双耳小口瓷瓶、元钧窑天青釉瓷碗、金黑釉瓷碗等26件。达拉特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批次共计34项,其中《达拉特烫画技艺》《墙围画》等17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达拉特纪事剪纸》《窝阔台祭奠》《达拉特希鲁格道》等7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命名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批次共67人,其中15人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业街道石化社区成功被列入自治区“非遗在社区”试点名单,树林召镇东海心村为自治区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艺术博物馆被评定为自治区首批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九、产业发展
  (一)现代农牧业
  达拉特旗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成为自治区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08亿元,成为全市唯一农牧业总产值超百亿旗区。拥有耕地280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4万亩,粮食产量突破17亿斤,实现“二十连丰”。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90万头(只),日产鲜奶突破1100吨,产量全区第五,璞瑞奶牛牧场成为全区首家S级奶牛场。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4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2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6个,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例提高到67%,培育“黄河几字湾”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两品一标一新”农产品51个。“党建引领 统种共富”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二)工业产业
  达拉特旗工业产业扩容提质,现有工业大类35个、中类110个、小类187个。传统产业方面,共有煤矿27座,煤矿总产能为6060万吨;火力发电企业7家,已建成装机容量421.85万千瓦;煤化工企业3家,形成330万吨甲醇、20万吨稳定轻烃、40万吨乙二醇、25万吨二甲醚产能;氯碱化工企业2家,形成50万吨PVC、45万吨烧碱产能。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方面,已建成新能源发电项目33个,总装机301.4万千瓦(光伏268.4万千瓦,风电33万千瓦),国家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1GW先导工程率先并网发电,全区首个50万千瓦绿电进园区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汇达一道光伏组件、亿恒光伏支架、九耀光伏管桩3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建亨奥能钠盐储能、爱德曼氢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等项目即将投产,风光氢储新能源产业聚链成势。专精特新产业方面,高标准打造中德隐形冠军产业园、硅产业园、铝产业园,已入园项目24个,隐形冠军加速部落建成投用,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达到21家,专精特新企业拥有量全市第一。达拉特经济开发区现有入园建成投产企业106家,是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增量配售电业务改革试点、自治区十强开发区、自治区沿黄沿线重点开发区和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自治区招商引资先进集体。
  (三)现代服务业
  如果把黄河几字弯比作“弓”,迤逦绵延的库布齐沙漠 恰似弓上金色的弦。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是达拉特旗开发最早、产品体系最丰富、游客美誉度最高的自然景观,现开发有响沙湾(5A)、恩格贝(4A)、银肯塔拉(4A)、库布齐沙漠旅游区(3A)等闻名遐迩的旅 
  游景区。其中,“响沙湾沙漠度假”“恩格贝沙漠绿洲”已享誉世界。此外,鄂尔多斯乡村肌理保存完好,林原村、东海心村等乡村旅游已渐成品牌。目前,达拉特旗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树林召镇),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林原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7个,旅行社15家,分社2家。树林召镇、东海心村分别获评自治区首批“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树林召镇东海心村为自治区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艺术博物馆被评定为自治区首批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我旗荣登2023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榜。达拉特旗物流体系日趋完善,已建成煤炭物流园区3处、铁路集装站9个;第三方物流及快递企业11家,形成了旗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现有旗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家,引进上海5808直播带货平台,成功创建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
  达拉特旗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统筹推进“六个工程”,全面落实“三个四”工作任务,持续深化“八大构筑”,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奋力“闯新路、进百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达拉特新篇章!先后获得2023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县域经济旅游魅力县、中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县、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文化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自治区文明城市等荣誉;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2017年达拉特旗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达拉特光伏发电领跑基地。
  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办好两件大事,扎实推进“六个工程”,奋力“闯新路、进百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2亿元、同比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60.6亿元、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8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亿元,总量位居全区第八;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695元和28289元,分别增长5%和6.5%。县域综合竞争力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