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 蒙古文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导航

达拉特旗审计局关于国有企业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来源:达拉特旗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4-07-05 10:15 字号: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通过在国企审计项目中发现的关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问题,现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国有企业运营存在问题分析 

  (一)国有企业层级多,管理权责混乱通过审计发现,普遍存在母子公司成立多、管理层级多等问题。部分企业因业务发展的需求,频繁成立分子公司进行业务分管未对人、财、物进行有效利用,增加了国企的管理环节。上下级企业交叉持股、股权结构复杂,造成管理权责混乱。不同子公司之间不同的运营管理水平,未能在集团层面有效融合,未能有效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二)内审意识有待提升,内部审制度不健全。部分国企不重视从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完善,内审人员缺失,有的财务人员兼任内审岗位,内审独立性、权威性难以保证。 

  (三)会计事务所审计监督权威性不够。每年国资主管部门会聘请会计事务所对国企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按照考核要求进行审计,由于外部审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审计内容无法实际了解国企经营管理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国企经营风险,不能对被审计单位做出有效的审计监督。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由于缺乏整改监督,部分企业视若无睹。 

  (四)风险防范意识差。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时,存在担保风险、高负债风险。审计发现超限额担保、将筹集资金挪作他用的违约风险 

  二、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完善国企内控制度,划清各主体权责边界,逐步落实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职责,形成科学有效的国企治理层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党委会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规范决策程序,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以集团为单位一级企业对分子公司运营情况进行掌握,通过项目成果的汇报,总结出优秀项目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国企集团及分子公司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 

  (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强企业内审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内审人员,企业加强对内审工作领导,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汇报总结,并监督整改。二是健全内审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内审制度 

  (三)统筹整合审计资源。一是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对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及财务收支情况至少一年开展一次审计;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投融资项目等实施跟踪审计或专项审计。二是创新审计方式,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 

  )提升企业经营、投资、融资活动决策科学性,做好风险防范。在做出决策前,深入市场调研,分析潜在机遇与挑战。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方向,避免误判形势。在做出决策后,仍需加强对投融资项目的跟踪监督。通过不定期收集项目发展数据、分析项目运营情况、评估成本、效益及担保风险等方式,确保按预期计划进行。同时企业应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等,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果发现存在问题或偏离预期,应及时调整策略,最大限度保障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