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 蒙古文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导航

党建统领 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来源:达拉特旗 发布时间:2024-08-29 15:46 字号: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我们现在的羊场跟以前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现在变得特别好,房前屋后有树乘凉,门口有花,邻里和睦,谁来了都得夸一句。”羊场村一社社员闫继福高兴地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羊场村的变化离不开羊场村党支部的引领示范。近年来,羊场村“两委严格落实昭君镇“一统三联”乡村振兴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聚焦党建统领,在“1+10+3+3”党员网格化包户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再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为乡村治理添加了新活力。 

  “网”多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为了重点解决普通党员村级事务参与度低的问题,羊场村在全镇科级领导包村、村级干部包社、网格长包片、党员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治理体系基础上,打造了75岁以下党员全面、全员、全时联系村民的常态化网格化工作机制。目前,羊场村22名常住党员22人,负责包联全村214户常住户,每位党员每月必须按要求联系村民一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按时走访的党员会被扣除相应积分,并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批评。每一个党员都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联系协调、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他们既是加强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员”,又是采集基础信息的“信息员”;既是深入群众释疑解惑普法的“宣传员”,又是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真正实现了网格服务管理“一网多员、一员多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二、积分兑换激发邻里乡亲执行力。在以前,有的村民连自己的房前屋后都懒得打扫,羊场村党支部用村集体经济购买了一部分树苗和花苗,种到农户院落周围,并将树苗和花苗“承包”给农户,每棵树20分,只要保证按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就能在月底凭借积分卡到村委会兑换物品,既省去了雇人浇水打理的养护成本,又提高了村民们自觉维护环境干净整洁的热情。不违反村规民约、维护好公共卫生、参与一次志愿活动、评选成为“美丽庭院”、获得“好媳妇,好婆婆”等荣誉称号这些有益于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行动都可以获得积分,积分每月进行一次结算,并且会在积分榜上进行公示,村民可以选择兑换相应的奖品。奖品可能只是洗衣液、拖地桶这些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物品,却实实在在激发了村民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大家遵规守约、争做好事的社会风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双向选择提升党员干部担当力。“不仅仅是党员有权利选择包联的农户,农户也有权利反向选择包联自己的党员”羊场村支部书记任仲光说。双向选择,是羊场村在基层治理里的一项新举措。党员可以给自己包联的农户打分,同样地,每一位被包联的村民手里都有一张打分卡,如果被包联的农户认为包联自己的党员做的不到位,工作开展的不尽责,就可以在打分卡上扣去相应的分数,村民也可以选择更换自己的包联党员。每位党员的得分情况都会在一月一次的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布,这种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双向选择和互相打分机制,使得群众的意见有了有效的反馈出口,增强了群众对党员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能力,促使党员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进一步提升他们践行初心使命、为民服务的担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