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文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导航

【“十三五”我们一起走过】 浓墨重彩绘就绿野新画卷

来源:达拉特旗 发布时间:2021-01-25 15:32 字号: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浓墨重彩绘就绿野新画卷

  ——达拉特旗“十三五”现代农牧业高质量

  发展巡礼

寒冬时节,万物萧索,而达拉特旗的沃野乡间,却处处蕴藏着勃勃生机。在树林召镇鲜农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一栋栋高标准的大棚内绿意盎然、硕果妖娆,各种新鲜的蔬菜被打包装车,运往北上广;在王爱召镇王爱召村“田野三兄弟”种养合作社,成千上万只白鹅曲项欢歌、振翅长鸣,响彻四野;在昭君镇沙圪堵村稻米加工厂、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面粉厂车辆穿梭、人声鼎沸、机组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在“黄河几字湾”直营店,线上带货直播,线下互动交响,一箱箱绿色农产品搭乘“网络快车”逐梦远方,飞向百姓餐桌……冬日里,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场面构成达拉特旗现代农牧业的别样“丰”景。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十三五”以来,达拉特旗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北纬40度 黄河几字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坚持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增收、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牧业,描绘出一幅大地丰收、田园秀美、百姓微笑的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

  绿色变革·规模化发展

白泥井镇海勒素村“全国种粮大户”王五命这几天利用“冬闲”时节忙着学技术、搞调研、跑市场,为2021年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充电加油”。近两年,王五命依靠科学种田和规模化经营,成为全旗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先锋。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2020年种植规模已扩大到2700亩,同时购买100只基础山羊,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年创收入100多万元,成为新时代玩转规模经营的“新农民”。王五命的经营发展模式是达拉特旗现代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旗委、旗政府以工业理念引领农牧业发展,以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经营水平,依托项目,多元投入,积极优化农牧区资源配置,创新农牧业经营机制,推进农牧业规模经营,提高农牧业生产力水平。通过整合资源,捆绑各类项目资金,建成现代农业节水项目131.5万亩,全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9万亩,年均增速3%。农机总动力增加到83.8万千瓦,年均增速2.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年均提升0.5个百分点。

在先进理念的引领和物质装备的有力推动下,全旗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大户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企业规模经营”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主的现代农牧业新的经营主体逐渐形成,农牧业生产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特点更加凸显,目前全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达到60%以上。土地托管、入股分红、代耕代种等新型土地合作经营近5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9.5%。

  绿色崛起·产业化经营

2020年9月22日,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与蒙牛、中化农业、中粮签署“黄河几字湾”有机奶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蒙牛集团及其投资控股的牧业公司,在达拉特旗新建20万头奶源基地,新增3000吨产能,带动当地5万农牧民就业增收;中化农业通过专业技术支撑,提供全程植物营养、全程植保、农机作业等种植服务;中粮贸易根据基地的土地、仓储、物流条件,实现10至20万吨订单玉米收购,3家龙头企业通过全方位合作,将在3至5年内把达拉特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奶源、高标准有机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十三五”以来,达拉特旗采取外引内扶等多种举措,培育了一批起点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看好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旗相继引进伊利、蒙牛、东方希望、中化农业等国内大型涉农企业25家,培育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51家,涉农企业总数达到579家,培育形成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2700多家。建成6个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41家。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农企利益联结率达到62%。依托龙头带动和市场驱动,达拉特旗积极调整优化种养结构,重点培育壮大粮油、蔬菜、牧草、乳肉、水产等主导产业和杂粮、林沙、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格局。

做新粮油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优化区域、品种结构,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小麦、马铃薯、向日葵、鲜食玉米、制种玉米等粮油作物,打造沿河规模化粮油作物种植带。全旗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73.7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5∶18∶23,粮食产量连续16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2020年预计突破16亿斤,年均增长6.6%。

做优蔬菜产业,以打造“呼包鄂”地区的“菜园子”、京津冀陕地区的“菜篮子”,直供港澳台和珠三角等地区的高端、优质、绿色蔬菜输出基地为目标,以金泰禾、鲜农、保善堂、农香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通过重点打造树林召、展旦召和白泥井、吉格斯太两个蔬菜主产区,实现优质蔬菜产品均衡供应。同时积极调整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培育蔬菜加工、流通企业,发展订单种植,提升蔬菜品质,逆向拉动蔬菜规模化生产。目前全旗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42万亩,蔬菜产量31.62万吨,蔬菜年平均创产值4.14亿元。

做强乳肉产业,全旗建成规模养殖场(户)786个,优质乳源和生猪基地初步形成。2020年畜牧业年度存栏282.6万头只,其中,生猪15.6万口、奶牛6.4万头、肉牛2.2万头、羊252.2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万吨,年均增长5.1%;牛奶年总产量达到21万吨,年均增长24.2% ,成为呼包鄂地区重要的原奶基地、鄂尔多斯市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做大饲草产业,按照“立草为业,以草兴畜”的思路,充分发挥正时、赛科星、骑士、邦成等一批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扶持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种植优质苜蓿、燕麦草和青贮饲料,引进草业加工企业,发展饲草料精深加工,有效带动了饲草产业发展,目前全旗规模化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

做细休闲渔业,依托沿黄区域自然景观,结合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及建成的精养鱼塘,构筑“品黄河鲜鱼、住黄河人家、观黄河风光”的特色休闲旅游产业,推广“前店后塘”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集淡水养殖、农家美食、采摘垂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休闲观光渔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目前全旗鱼、虾、蟹等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水产品年产量达5000吨,年创产值约8000万元。树林召镇、王爱召镇沿河部分村落已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体系。全旗建成集餐饮、垂钓、旅游、观光等休闲鱼餐馆55家,可同时容纳800多人就餐,年营业收入2900多万元。

做精特色产业,依托南山、中沙、北滩的立地条件,按照“互联网+”思维方式,采取“大基地”+“小业主”“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开发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杂粮、水稻等特色产业和林果、农家乐等庭院经济。全旗五谷杂粮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庭院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万亩。

  绿色超越·品牌化增收

2020年12月3日,达拉特旗举行“黄河几字湾”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暨北京、川渝、呼包鄂榆地区品牌合作运营方签约仪式,标志着达拉特农畜产品品牌战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达拉特旗2019年开始实施“黄河几字湾”区域品牌战略,并从品牌策划、设计到管理,从农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实体运营了鲜食玉米、葵花、羊肉等农副产品100多种。“黄河几字湾”区域公用品牌,架起了联农带农“彩虹桥”,为全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十三五”以来,达拉特旗围绕建设绿色、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通过强化降肥、减药等措施,推行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可追溯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发展生态安全、绿色有机农业,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农畜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目前全旗培育形成了响沙酒业、东达蒙古王2个全国驰名商标和真金、蒙祥等23个著名知名品牌,“风水梁獭兔”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认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57个,年产有机农产品22.5万吨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产量比重提高到35%。农产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品牌农业敲开了市场大门,逐步成为农牧民的“金饭碗”。

  绿色引擎·市场化运营

2020年4月26日晚8时,“亮丽黄河湾·多彩达拉特” 助农直播活动在达拉特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播。旗、镇、村领导干部,农牧民以及草根主播等纷纷走进直播间为本地农特产品站台“代言”,在直播开播1.5小时后,加购额突破200万元,当晚3小时的直播,共吸引了180多万网友围观,成交额达86万多元。

“十三五”以来,达拉特旗遵循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健全完善农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体系,补齐农畜产品营销短板,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供销联合基地和市场网络。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经纪人等新型农牧业营销主体,拓展市场空间,有效衔接产品与销售市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家庭农牧场)”的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带动了一批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直接参与市场流通、营销。强化“农超”“商超”对接,通过建设农产品直销店、集散市场,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围绕完善“互联网+”运营机制,扩大“线上线下”交易面,推动本土产品实现网上交易。目前,全旗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殖大户达1000多家,从事流通的经纪人达1600多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达到34家,建成农产品物流园区4个、储藏保鲜库7座、市内直销点13家,启动运行旗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10个。组建成立内蒙古几字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优质农特产品的营销,目前正在呼包鄂地区开设7家线上+线下+大数据+大物流新零售直营店,同时逐步向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等大城市辐射,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去”,让贫困户农产品“搭便车”。

  绿色交响·社会化服务

日前,王爱召镇南红桥村增胜社举行2020年度玉米分红仪式,社员每人领到了6亩土地共计6600元的分红。2020年王爱召镇南红桥村增胜社1180亩土地实行统耕统种、统一经营管理,政府引进中化农业达拉特旗技术服务中心,社里向其购买社会化服务,按照“科技+专业服务”模式,实行土地“从种到收”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每亩地纯收入达到1100多元,实现了省心省力、增产增收。

“十三五”以来,达拉特旗健全完善农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三服务一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牧业服务水平。全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本土涉农企业与科技院校合作,建立包括聘用人才、委托开发、技术转让与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为全旗引入更多的农牧业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了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农牧业的转型发展插上了翅膀,增添了动力。搞好信息服务,通过移动短信平台、手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农牧业信息网,拓宽农牧民对种养殖技术、农牧业政策、农畜产品市场、病虫害和疫病防治等各类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发挥苏木镇综合服务站功能,加强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逐步建成“旗有信息平台、镇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农牧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政府拿出资本金存入银行,运用杠杆化作用,激发银信部门参与农牧业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有效解决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金融合力,支持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沃野平畴织锦绣,碧波荡漾报春晖。立足新征程,达拉特旗将以打造“黄河几字湾”健康安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走特色路线、创绿色品牌,打通农牧林水横向连接和种养加销纵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牧业,谱写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