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 蒙古文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导航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访达拉特旗昭君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白云飞

来源:昭君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6-08 16:13 字号: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达拉特旗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昭君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白云飞,今天邀请白镇长就昭君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向家进行介绍。白镇长,欢迎您。

白镇长:主持人好,社会各界同仁们,大家好!很高兴通过在线访谈这一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白镇长您好,对于昭君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白镇长:主持人您好,昭君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分20192020两个年度项目总投资8154.16万元,涉及9个行政村,共计实施6.0613万亩,其中黄灌4.5513万亩,滴灌1.51万亩。2019年总投资3551.5万元,共实施高标准农田2.84万亩,主要位于侯家圪堵村、沙壕村、四村村、二罗圪堵村、刘大圪堵村,项目区设计。2020年总投资2737.66万元,黄灌项目区昭君镇片区计划实施1.7113万亩(涉及侯家圪堵村、沙壕村、沙圪堵村、刘大圪堵村),截至目前2019年计划实施2.84万亩,已完成80%2020年计划实施黄灌1.7113万亩已全部开工建设。2020年高标准农田滴灌区项目总投资1865万元,实施滴灌项目1.51万亩(涉及吴四圪堵村、二狗湾村、和胜村)滴灌管道已基本铺设完成,20216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主持人:昭君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白镇长: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我镇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粮食生产基础,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编制我镇2019-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统筹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三、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污染,发挥高标准农田在生产、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相协调。五、建管并重,良性运行。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探索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规范、良性运行,发挥长久效益。 

主持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白镇长:通过项目实施6.0613万亩耕地的渠道开挖疏浚及建筑物配套完善、水源工程全部配套,实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用水全面节水,并对项目区内道路及农田防护林配套。节水工程的建设实施使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得以改变,提高了项目区抗旱能力,提高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综合生产能力及经济发展水平;农田防护林营造,使6.0613万亩农田实现农田林网化,改善了农业的生态环境,最终将项目区建设成为节水、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区。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投资政策及机制,发挥项目区的资源优势,本着集中连片、成片区开发的原则,结合田、水、路、林、沟、渠等综合整治,以改良盐碱地为主要目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基本农田建设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化耕地,以降低中重度盐碱化农田比重,稳定提升轻度盐碱化农田产量为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节地节水、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建成以农业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打下良好的工程基础。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包含以下几点: 

一、水利设施完善。通过水利工程及其配套措施建设,使项目区所有耕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节水水资源,灌溉保证率达到85%,并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作物灌溉管理制度。二、耕地质量提升。通过农业措施(土地平整、施用农家肥、秸秆粉碎还田等),提高土壤有机质0.1个百分点左右,土壤全盐含量降低0.2个百分点,土壤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级。三、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机耕道路全部实现砂石化,达到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通行要求,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四、农田防护林网有效。项目区设计营造农田防护林18550株,可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初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五、作物优质高产高效。项目的建设可使得本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粮食种植面积达到70%左右,土地产出率增加20%以上,作物亩产平均增加150-200kg,亩均增收200-400元,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 

主持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典型做法是? 

白镇长:目前我旗黄灌区耕地正在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镇也采用“大破大立”的做法,目前工程施工顺利,农民群众也非常支持。其原理为:项目选址时,选择镇、村两委领导力强、社会矛盾小的地区实施项目,在立项时就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项目区内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破除原有的不完善的田间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等框架,按照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要求重新规划田间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等农田框架,全面改变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结构,彻底改变原项目区小块、零散、效益低的种植方式,重新确立现代化、规模化的种植方式。在项目前期,要求拟建项目区全体村民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村民民主议事记录》中签字同意:项目施工期内打乱原有耕地权属,等项目建成后重新划分耕地,按照“大破大立”的思路,项目区内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将原有的田间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等推平,重新规划田间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等农田框架,工程设计中的田间路、渠道、排水沟、防护林、井房等建设内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需要由弯取直的必须取直,需要占地的必须占地,所涉及的占的问题及其他由于实施工程引起的社会矛盾全部由村集体内部解决,坚决不影响施工进度,如出现因阻拦施工导致工程不能按时完工的,造成的损失由全体村民共同承担。工程完工后全部设施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负责运行维修养护。工程种植的防护林如出现人为破坏,由村集体出资进行恢复。该做法建成后可新增15%左右的耕地面积,亩均增产200斤(玉米),亩均增收200元。                

主持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的亮点是什么? 

白镇长:我镇将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在2021年计划实施脱贫攻坚项目库“昭君镇水稻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种植水稻1500亩,总投资80万元。通过此项目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科技在水稻种植与生产中的应用。通过配置环境监测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种植标准化模型、虫害预警模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样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与民生实施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主持人:好,刚才白镇长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成效等方面的情况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好的,再次感谢白镇长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白镇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