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 蒙古文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导航

《达拉特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解读

来源: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10 15:07 字号: 打印 保存 分享至:

 一、修订背景

根据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旗于2015年颁布实施《达拉特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对于保障公众知情权,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我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政府工作透明度明显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基本形成。2019年,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条例》规定,结合我旗工作实际,对原《达拉特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二、主要内容

《制度》共有六章五十三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为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序推进,《制度》明确了我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主管部门,同时,为了规范派出机构、内设机构的信息公开工作。(第四条至第六条)

(二)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途径

《制度》在《条例》基础上,结合我旗实际,增加了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以及直接作为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依据的信息等八项主动公开内容,并细化了《条例》规定的动态调整机制,对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应当予以公开;对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经认定可以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此外,根据政务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规定》增加了其他互联网政务媒体的公开途径,并对主动公开途径进行细化完善,畅通信息公开渠道,提高信息公开的时效性。(第十八条至第二十四条)

(三)细化依申请公开流程

《制度》对依申请公开流程作了进一步细化,增强了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的“一事一申请”原则,明确一个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原则上对应一个政府信息。二是对申请人补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可以通过当面或者电话沟通等方式,确定申请人所需的政府信息。三是细化第三方意见征求程序,平衡第三方合法权益与公众知情权。四是区分一般情形下的答复与特别情形下的处理,对不属于政府信息或者属于信访、行政复议、诉讼、档案等特定渠道获取的信息,不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

(四)强化便民服务原则

《制度》将便民服务原则贯穿始终,除在信息化建设、指南和目录公开、便民查阅等条款中有所体现外,还专设“便民服务”条款,为申请人提供协助和便利,包括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为困难群众提供咨询、帮助,非公开义务主体可以便民提供相关信息等。(第四十一条)

(五)强化对行政机关信息公开行为的规制

为了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过度适用“不予公开”条款,《制度》明确行政机关适用“三安全一稳定”、“申请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等条款时,应当书面报告旗政府办公室。同时,在主动公开的时限上,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法律规定超过20个工作日的除外。(第十五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四条)

(六)其他主体信息公开的适用问题

鉴于机构改革后部分党的工作机构实际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的工作机构“对外以自己名义独立履行法定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信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制度》明确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党的工作机构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规定。此外,对于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尚未作出规定的情况下,我旗相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可以根据实际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

 

相关链接: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拉特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的通知